close

前幾天看電視節目提到台灣現在失業率及人才(人力)斷層問題...

由於東方文化過於重視學歷, 讓所有高中畢業的學生都拼了命地想要擠入大學。

一般民眾都一致認為"大學學歷"為最基本要求, 隨著供需要求大學越來越多的情況, 隨之入學門檻也降低, 導致滿街皆是大學畢業生, 卻無法說人人都是個人才。

隨著潮流而走的群眾, 其中有多少個真正知道自己要走向哪的卻沒幾個, 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, 抓不清方向的時候就不可能願意花大量心思在鑽研一件事物上。

 

這讓我想起在倫敦時與Simon的聊天話題...

在瑞士的教育體系下, 他們著重的是實習重於理論, 從工作中獲得經驗。

從15歲開始要選擇自己想要從事哪一種類的行業, 一個禮拜有四天在公司實習, 禮拜五再回到學校來進行上課。

15~18歲的這個階段, 可以隨自己的喜好每年改變修習的科目, 再經過這些年的摸索過後, 對於自己的喜好大多都很清楚明瞭。

對於性向還不夠明確的學生, 不會急於在高中畢業就馬上進入大學學習, 有些會選擇語言進修與實習或是旅行, 給自己再多一年的時間去摸索, 確定方向之後才進大學學習。

 

再者同樣一份工作, 護士在台灣薪資為四萬左右, 而在國外則為七萬~八萬左右, 一個人大約是照料4~5名病患, 不過台灣卻是兩名護士照料一整樓層的病患, 除了添增護士的工作量也降低照料品質。

一樣的工作, 待在海外所獲得的薪水往往比台灣還高, 不是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往外跑 (雖然老爸一直說"台傭"), 打工留學怎麼這麼多人去, 除了可以看看不同的風景外, 更能累積財富。

 

其實, 誰不想要留在台灣, 家人、朋友都在這裡, 最方便的7-11、總是令人懷念的鹹酥雞、夜市小吃以及最棒的台灣健保。

不是嗎?

 

我不是專家, 只是想分享國外教育制度與國內的差別, 從小到大看著教育部一直改一直改, 想要效法西方教育方式, 不過...既無法完全落實, 更達不到相同的效果。

同樣的一帖藥, 給體質不同的人來使用, 適合的那個很快就會見效, 不適合的怎麼吃都不會有感覺啊?!

文化背景不同, 過去綁住我們的那些, 既然無法放開, 那就不該免強捨棄。

老實說, 我不懂教育部是為了促成補習班文化還是怎麼回事, 高中那年教改, 本來一本多綱的教科書改成各種不同版本, 每間書商都可以出版教科書, 嘴巴上是說"多元學習", 實際上是製造老師們與學生們的困擾。 

真正的多元學習應該是要讓學生從各種不同的領域去學習, 而不是把課本變多吧?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